更新时间:
2025-10-31
来源:
星可
浏览量:
7
作为实验室里天天跟高效液相色谱仪打交道的“老熟人”,咱们都知道——一场检测实验的成败,除了仪器状态、操作手法,试剂的品质往往是“隐形关键”。今天就带大家聚焦食品中维生素B6的检测,看看上海星可的梯度甲醇,是如何撑起实验精准度的。
先简单聊聊咱们的检测对象:维生素B6。它还有个学名叫吡哆素,在人体内主要以吡哆醇、吡哆醛、吡哆胺三种形式存在,别看这三种“小分身”不起眼,却能帮身体完成氨基酸代谢、神经递质合成等重要工作,日常饮食里,鱼禽肉、全谷物、蔬菜坚果里都藏着维生素B6 。
咱们国家的GB 5009.154-2023《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》里,明确把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标准方法,而甲醇作为流动相的核心组成部分,就像“运输兵”一样,负责把维生素B6的三种形态精准“送”到检测器前,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靠谱程度。
接下来进入咱们实验员最熟悉的“实操环节”,先把本次实验的“装备清单”列清楚,方便大家参考对比:
- 仪器:高效液相色谱仪(配二元高压泵+荧光检测器,荧光检测器对维生素B6的灵敏度更高,能精准捕捉到微量成分)
- 试剂:星可梯度级甲醇(本次实验的“主角”)、辛烷磺酸钠(流动相中的离子对试剂)、去离子水(保证无杂质干扰)、三乙胺(调节流动相pH)、纯度≥98%的维生素B6标品(用来做对照的“标准尺”)
实验方法
实验方法完全参照国标GB 5009.154-2023中的第三法(高效液相色谱-荧光检测法),关键参数给大家标红划重点,咱们做实验时照着调,能少走不少弯路:
1. 流动相配比:A相(辛烷磺酸钠+三乙胺混合液):B相(星可梯度甲醇)=15:85
2. 流速:1.0mL/min
3. 进样量:20μL
4. 检测器参数:激发波长293nm、发射波长395nm
5. 色谱柱:iMagiLab C18柱(4.6×150mm,5μm)
6. 柱温:30℃
7. 采集时间:37min
实验结果
实验结果是检验试剂品质的“硬指标”,咱们分三步看星可梯度甲醇的表现:
第一步:标品出峰——分离度够不够?
先取20μL维生素B6标品进样,得到的色谱图(图1)和数据(表1)很直观:

图 1维生素B6标准图谱(1. 吡哆醛2.吡哆醇3.吡哆胺)

表1 维生素B6标准图谱数据
- 三种形态的出峰时间很清晰:没有出现峰形拖尾、重叠的情况
- 分离度表现亮眼:远高于国标要求的“分离度≥1.5”,这说明星可梯度甲醇作为流动相,能让三种成分“分得明明白白”,不会互相干扰
- 柱效在线:三种成分的柱效都在3988以上,柱效高意味着峰形更尖锐,检测结果更准确
第二步:重复性验证——结果稳不稳?
做实验最怕“一次一个样”,所以咱们对加标样品连续进样6次,计算保留时间(RT)和峰面积(Area)的相对标准偏差(RSD),RSD越小,说明重复性越好:
- 保留时间:全部小于0.5%,6次进样的出峰时间几乎“重合”,没有大起大落 。
- 峰面积:全部小于3%(国标对重复性的要求通常是RSD≤3%) 从重现性色谱图(图2)也能看出来,6次进样的峰形、峰高几乎叠在一起,没有出现异常峰,这说明星可甲醇的批次稳定性够好,不会因为试剂波动导致结果偏差。

图 2 维生素B6的重现性色谱图

表2 维生素B6色谱峰峰面积和保留时间RSD
第三步:标准曲线——线性好不好?
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(r²值)是判断检测方法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,r²越接近1,说明标品浓度和检测响应的关联性越强:
- 吡哆醛标准曲线:y=508.537x,r²>0.99
- 吡哆醇标准曲线:y=709.091x+42.316,r²>0.99
- 吡哆胺标准曲线:y=338.134x,r²>0.99
三条曲线的r²都满足“≥0.99”的要求,说明用星可梯度甲醇做流动相,能精准反映维生素B6的实际浓度,不会出现“浓度测不准”的问题。
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:

图 3盐酸吡哆醛标准曲线

图 4盐酸吡哆醇标准曲线

图 5盐酸吡哆胺标准曲线
结论
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:
·维生素B6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RSD均小于3%;
·标准曲线线性良好,r²均大于0.99;
·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.5,满足定量分析要求。
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实验方法本身的稳定性与重复性,也充分说明:星可梯度甲醇在此实验中表现优异,完全能够满足食品中维生素B6检测的实际需求,是一款值得信赖的“实验室搭档”。
上海化学工业区北银河路68号
+86 021 69157182
marketing@cincgrp.com